发布时间:2024-04-16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记石家庄农科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郭进考
去正定、栾城等地落实节水小麦示范田创建情况
这是石家庄农科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郭进考普通一周的工作安排。
他先后育出26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发明一等奖1项,两次获河北省长特别奖,一次获河北省突出贡献奖。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培养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但年近古稀的郭进考没有止步,依然在新时代的麦田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从育种到技术推广、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一个接着一个,永无止境
“郭老师,您今夏收获的小麦创新种质资源中,有一个稳定时间长达40分钟,并且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拉伸、湿面筋等指标也都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离我第三个阶段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今秋,接着种这个有苗头的种质资源第六代。”郭进考说,一个合格的育种家,要精准把握环境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并以此为据不断调整育种方向。目前,他正在选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种质资源。
育出26个小麦新品种的郭进考,把自己的育种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前,粮食短缺,食不果腹,郭进考把高产作为首要育种方向。他培育的冀麦26实现了北方麦区亩产300公斤到400公斤的跨越,缓解了北方地区一年两熟制光热资源不足、夏秋粮争时的矛盾,促进了夏秋粮均衡增产,成为本区域第6次品种更新主体品种。
他培育的冀麦38,不仅刷新了河北省当时的高产纪录,也一举将河北省小麦产量带入“亩产千斤”的新时代,成为上世纪90年代全国十大品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华北地区1年两熟制小麦高产提供了品种支撑。
进入21世纪,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日渐凸显,地下漏斗区逐步扩大,在农业用水中,小麦又是用水大户。郭进考随即又把育种方向由单纯高产转到了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带领课题组寻找最“耐渴”的种子。
他和他的团队通过技术创新,运用“前水后旱,同一世代水旱复合选择”节水高产育种新方法培育的石4185新品种,在6省区推广面积5483.3万亩,节水16.3亿立方米。
随后,郭进考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石家庄8号、石麦15、石麦22一批更加优异的节水抗旱与稳产高产相结合的新品种相继问世,“一水保千斤”的梦想成为现实。
今年6月,石麦15、石麦22等河北省的6个品种被评选为黄淮麦区北片节水性较好的绿色小麦品种。
许多人都说,60多岁的人了,功成名就,该歇歇了。但郭进考没有止步,因为他又有了新目标
“近几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出现,优质专用麦成为市场新宠。培育市场需要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是我的目标。”
为此,今年,郭进考在马兰农场进行了5个组合200多个品系的资源与种质创新材料种植试验,并从中发现了优质专用小麦的好苗头资源。
目前,他正在和河南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进行大联合、大合作,对早代(二代以上)种质资源交换使用,丰富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
秋收种麦时节,在马兰农场大地种业公司的种子加工车间,工人们对小麦种子进行装袋封存,每一袋种子里都有一张与本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明白纸。这是郭进考立下的规矩:繁种单位要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一起传授给农民。
近两年,农民种节水麦积极性日益增加。一次,郭进考在辛集市查看小麦长势,一位农民告诉他,自己种的节水麦效果没有预期好。郭进考刨根问底发现:原来这位农民按照普通小麦管理方式浇了3水,水多了反而减产了。
这件事让郭进考深思:只有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才能把品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发挥良种的最大效益。科研人员培育出的新品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脾气特点自己最清楚,因此科研人员一定到田间指导,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于是,他开始种示范田,先后在藁城、赵县、辛集等地,建立节水高产示范田,并把种植作业规程写在地头的牌子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农民掌握小麦管理配套技术,郭进考主动调整工作方向,把多培育良种调整为“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
整个小麦生育期,郭进考时而现身藁城刘家庄村、赵县试验基地的田间地头,时而出现在栾城万亩示范田里,带上自己的研究成果,面对面给农民讲管理技术。
由于郭进考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能讲到点子上,与农民想的在“一个频率”,一听说老郭来了,农民们都会将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
如今,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上大范围的应用的播后、推迟春一水等小麦关键集成技术,都有郭进考的辛勤付出。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研究成果不一定发表在期刊上,我最开心的事,是看到我的品种和技术被老百姓应用到生产中,促进了农民增收。这比我发表一篇论文还高兴。”说这话时,郭进考刚从马兰农场给农民讲课回来。
“由于今夏小麦遭遇干热风、高温低熟等灾害,造成河北省今夏收获的小麦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同样的播种量今年粒数多,会造成明年小麦密度过大,易倒伏。必须提醒农民:今秋种麦减少播量。”
“近年来,秸秆还田造成小麦根腐病、土传病有重新出现的苗头。建议植保部门及时跟进,未雨绸缪制定预防措施”
作为小麦专家,特别是成为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之后,郭进考有了更多的机会从宏观层面了解小麦生产的现状。
如今,郭进考思索的,不再局限于育种和技术推广,而是整个小麦产业体系的发展。
他每年组织河北省小麦专家组成员,在小麦越冬前、返青、拔节、抽穗期深入到30多个县(市、区),对不一样地块的苗情、墒情、病虫草害情况做当地考验查证。针对考察情况主持起草的《河北省小麦冬前生长情况及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河北省小麦中后期管理建议》,均被采纳印发全省,推动了河北省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小麦病虫害发生频繁,一家一户防治效果欠佳,夏粮安全遭遇挑战问题,郭进考和小麦专家组成员向河北省政府建议,扶持农民合作组织采取“一喷综防”统防统治预防的方法,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如今,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已成为常态。
此外,他提出的节水麦良种补贴、农机深松等建议也被相关部门采纳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向农业农村部、省市有关部门提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60余项次,均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我的生活已离不开小麦,只要几天见不到麦田或者麦粒,心里就觉得缺了点什么。”手捧即将播下的麦种,68岁的郭进考满脸的享受(记者 赵红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内容信息,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内容信息,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别的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箱:.cn
返回顶部